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1日 13:23:32 文章来源:佰合医疗 浏览次数:
盆底功能障碍会引起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阴道松弛症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和长期的不良习惯有一定关系。在日常活动中,由于错误的动作或习惯,会导致盆底肌肉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误区1产后马上腹部塑形忽视盆底康复
许多产妇没有正确意识到产后盆底康复的重要性,往往把注意力放到瘦身、塑形上面,先腹部塑形往往更加重了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耽误了治疗,因此,应当先盆底康复,再腹部塑形。
误区2盆底出现重要症状时才就诊
许多女性对盆底功能障碍不了解,把许多问题都归咎于没有坐好月子,出现了问题也“搁置不理”,殊不知这样会错过盆底修复的最佳时期。大部分产妇都患有盆底障碍性疾病,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误区3只有顺产才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顺产女性,大多有产道扩张、肌纤维变形、张力减退、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等盆底肌肉松懈问题。而剖腹产女性同样经过妊娠的过程以及手术时腹直肌的分离。研究表明,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者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者发病率同样高,所以,剖腹产仍不能避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误区4已出现盆底功能障碍难以恢复
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并不复杂,而且治疗效果很好。盆底功能障碍的轻度病人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己回家做盆底肌肉的锻炼。而中重度的病人可以在医院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等的治疗。以尿失禁为例,大部分人通过科学指导,症状得以缓解,长期坚持修复,还能够彻底治愈。专家还会根据病人盆底功能受损情况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误区5生第二胎就不需要进行盆底康复
很多产后妈妈认为:“我还要生宝宝,先不做盆底康复”。其实,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盆底肌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盆底严重受损的还会导致尿失禁,子宫、直肠、膀胱的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而再次妊娠,又会使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加重,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准备继续怀小孩的女性,一定事先做好盆底功能评估和修复。此外,已育和30岁以上女性都应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其中,提肛运动是盆底肌康复的最基本方式。
1、凯格尔(Kegel)训练法
凯格尔运动也被称为盆底肌训练,是在1948年由Kegel首次提出。原理是通过一定的频率、强度,然后有意识地主动收缩、放松盆底肌群,增强括约肌和耻尾肌的收缩支撑功能。具体方法为:首先收缩会阴部、尿道和肛门部肌肉5~10S,然后放松5~10S后重复上述步骤。患者训练时可采取平卧位、坐位以及站位,15min/次,2~3次/d。通过主动锻炼,有助于受损肌细胞的神经支配,增强盆底肌收缩力。
2、阴道哑铃训练
阴道哑铃一词,最早源于健身器材哑铃,因其形状与哑铃极为相似而得名。它是由高级医用无毒硅胶材质制成,两端有两个小球,中间则是一条纤细的韧带连接。阴道哑铃主要通过物理方式,来达到盆底肌锻炼的目的。具体使用方法:将其放入阴道后,在重力作用下,阴道肌肉会收缩,首次使用时锻炼10min,然后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时间及强度。大量研究表明,阴道哑铃训练可以有效改善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有利于产妇盆底肌力的恢复。
3、盆底电刺激疗法
盆底电刺激疗法主要是通过使用不同频率的电流来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经,以达到提高盆底肌兴奋性,增强肌力的目的。盆底电刺激是治疗尿失禁、产后盆腔脏器脱垂的主要方法。阴部神经电刺激就是其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低压低频电刺激阴道,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单纯采用生物反馈或电刺激方案,两者联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更具有优势。
本文标题:产妇如何进行产后恢复(产后恢复训练及护理做法)
标签:
本文链接: